高端医疗装备研究院
努力做中国最好的高端医疗器械智库

MR基础知识 -- 序列成像原理(三)

本节我们来到序列成像原理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得到的Echo(回波)信号。
    首先还是回顾上一节最后给出的一个FOV是300×300的图像,所包需要进行的300个pulse sequences。
4ffce04d92a4d6c-320
  通过300次pulse sequences,得到了300个echo。那么我们需要回答以下2个问题:1.  这300个pulse sequences是否有区别?

当然有!

2.  这300个pulse sequences有什么区别?

很显然,每一个pulse sequences中都包含了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信息。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生成的每一个Echo的幅度会随着梯度相位编码强度增加而减小。

4ffce04d92a4d6c-321
    还记得前面章节提到过的散相么?对于所选择的层中质子来说,散相是由于磁场的不均匀造成的,很显然增加相位编码梯度的强度越大,所选择空间中的磁场均匀度越低,因此散相越大,最终得到的Echo幅度也就越小。
4ffce04d92a4d6c-324
以下对Echo(回波信号)进行总结:1.  Echo是由所选切片中的每个体素的净磁化矢量产生的信号的组合。

2.  每个体素的信号幅度取决于体素内部组织的质子密度,T1和T2值。

3.  每个体素的信号的相位取决于体素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的位置。

4.  每个体素的信号频率取决于体素在频率编码方向上的位置。

 

回顾前面的知识,RF线圈的位置是垂直于主磁场B0方向的,因此MRI信号实际上接收到的是每个体素的净磁化Mxy的横向分量。

对于RF线圈的接收,从时间上看同一时间接收的信号是所有体素信号的集合,该复合信号就称为回波信号。 回波顶部出现的时间由操作员设定的回波时间TE确定。

 

由于Echo的接收还需要后续进行计算机处理,因此必须能够将得到的Echo进行处理,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

在RF线圈后端会加入ADC模数转换器,我们可以吧模数转换器想象成用万用表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测量Echo的幅值,最后通过测得的这些点重新连接在一起画出所生成的Echo。而测量的这些数值叫做采样点。

4ffce04d92a4d6c-323
对于一个Echo到底需要多少个采样点(N)呢?N=Number of Voxels in FOV in FE direction

也就是一个FOV在相位编码方向

所包含的体素数量。

4ffce04d92a4d6c-322
    当然这是理论计算,实际上学过数电基础的同学应该还记得香农采样定理,因此频率编码方向至少需要2倍的采样频率才能够有效拟合出实际Echo的模拟值。但是在频率编码方向上增加采样点只与RF线圈接收部分以及ADC的性能有关,并不会增加Pulse的扫描时间。

     MR技术博大精深,进一步分析研究了Echo的相关知识,成功的将一个Echo通过ADC器件读取了出来。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前进,既然Echo已经被抓了出来,那么下来就该进行存储了,我们将继续学习Raw data和K空间的知识,敬请期待。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MR基础知识 -- 序列成像原理(三)》
文章链接:https://www.qixiezhixin.com/7813.html
本站所有非原创内容均来自转载或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来信告知,将立即配合删除。Email:qixiezhongguo@qq.com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