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装备研究院
努力做中国最好的高端医疗器械智库

MR基础知识 -- 序列成像原理(四)

首先回顾上一节最后讲的Echo采集,一个Echo会生成一组采样点,每一个采样点采集的是电压的幅度。
4ffce04d92a4d6c-315
    如果我们需要的扫描矩阵是512X512的,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也就是说需要进行512次扫描(相位编码),每一次扫描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最终得到512个采样点(频率编码)。这些数据最终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存储得到Raw Data矩阵。
4ffce04d92a4d6c-316
    Raw Data里面包含了全部的数字信号数据,但是单纯的Raw Data还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下面讲解MRI技术里面非常重要的概念:K空间。K空间比较抽象,其实简单来讲可以把它想成是一个存储空间,里面按照特定的规则填充Raw data中的数据,用来进行后续计算。

下图描述了一个典型的K空间填充

4ffce04d92a4d6c-318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Y方向上,Raw data的数据按照从中间向上下两边填充,对应的物理含义是:相位编码梯度强度最弱的0相位产生的Echo数据填充到K空间最中间的一层。

相位编码梯度强度第二小的正负相位产生的Echo数据分别填充到0相位数据的上下两层。

随着相位编码强度增加,产生的Echo依次沿Y轴方向向上下两边填充。

这里的填充原则就是:

1. 低相位梯度强度的编码数据填充在K空间中心

2. 高相位梯度强度的编码数据填充在K空间的上下边缘

如果直接观察K空间,那么会得到一个类似如下的典型图像

4ffce04d92a4d6c-317
   这张图和我们的MRI图相差甚远,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图像进一步进行处理。对于MRI图像来说,K空间的数据需要进行2次傅里叶变换。

4ffce04d92a4d6c-319
   傅里叶变换的数据描述老王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大家只需要有以下简单的认识就可以了。1. MRI图像是对FOV中的每一个体素进行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得到的,也就是说MRI数据对频域来讲的

2.  实际扫描的时候MR设备是随着时间进行扫描的,因此得到的基础Echo必然是对时域来讲的

3. 简单的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得到

4. 由于时域信号中同时叠加了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因此需要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

5. 通过2次傅里叶转换,最终将K空间的数据转换为一副完整的MRI图像。

各种高级图像处理的方法一般都是从这一过程中演变出来的,老王会在日后给大家进行讲解。

MR技术博大精深,本节进一步将Echo信号存储到K空间,进而通过2次傅里叶转换变成了一副图像,从此老王也就带领大家成功的走完了一整个MRI图像产生的过程。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MR基础知识 -- 序列成像原理(四)》
文章链接:https://www.qixiezhixin.com/7806.html
本站所有非原创内容均来自转载或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来信告知,将立即配合删除。Email:qixiezhongguo@qq.com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