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和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之间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
消毒供应中心的平面布局分工作区与辅助区。工作区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敷料间)、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所需要的工具存放处置间。辅助区包括生活区与办公区,其中有更衣室、卫生间、值班房、会议(培训)室、办公室及库房。
工作区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各区域必须相对独立,有实际的屏障间隔。
每个区域配有固定的设备配置和相对独立的工作范围及功能。
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人流、物流和空气流应单向流程设置,不能交叉和逆行。
PART.01 去污区
去污区,为污染器械接收区,设大门间隔,下收车可出入。大门安装自动闭合器,保持自然关闭状态。将去污区和外部环境相隔,达到相对密闭的要求。
人员出入缓冲间。是半污染区,在去污区缓冲间内划分为污染工作服暂放区和清洁服、口罩、帽子及工作鞋等防护用品暂存区,设洗手池。面积大于5㎡。
物品传递窗。传递窗应有自动闭合功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洁净CSSD应设双门互锁窗,保持空气压差。
物品放置架。放置消毒后的物品、清洁工具,用于防护工具暂放等。
洗手设施。去污区内设冲眼器和洗手池,水龙头应为感应式或脚踏式开关,附设手清洁剂、干手设备。
PART.02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包装区域内通道及空间。工作区内的通道及空间宽度不应小于1.2m,以利于工作人员及工作车的运作以及工作时的物品搬运顺畅。在器械检查、保养、组配及包装的工作区域内工作人员人数最多,器械在此区域停留的时间最长,工作要求更加细致,所以,应优先采用自然光线、良好的气流质量及工作环境。
清洁物品入口。通过清洗消毒器在清洁区的舱门、传递窗接收在去污区清洗消毒后的清洁器械。
包装台。推荐包装台之间距离最小1500mm,包装台高度800mm,符合人体力学原则。包装台宜靠近窗户一侧,以便光线充足。包装台的材质不宜使用不锈钢板等反光的材料,以避免对工作人员视觉刺激。
敷料打包间。进行敷料的检查和包装。敷料打包间应封闭式设计,应有独立排风系统,以减少棉絮及尘埃附着在环境物体表面。宜设计清洁通道,用于清洁被服的接收。
灭菌区:根据待灭菌物品的种类和性质规划设计高温灭菌区及低温灭菌区(室)。
生物监测区(室):用于高温及低温灭菌生物监测。
人员出入缓冲间。缓冲间是清洁区,内设非手触式洗手池,是人员进出清洁区的更衣换鞋区。
PART.03 无菌物品存放区
物品冷却区。用于高温灭菌物品从灭菌柜卸载后降温的区域,应紧邻灭菌器卸载出口,上方不得有空调出风口,可安装排风吸引装置设备加快热量散发。
无菌物品存放区:设置货架存放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与消毒物品分开放置,有醒目标识。
发放区域:设置双门互锁传递窗,宜与手术室有物品传递专用通道。
质量监测区域:宜设专区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清洁运送工具清洗消毒存放间:在发放区外设置,房间面积应根据转运车的尺寸、数量和清洗方式规划,有良好排风和排水。
可不单独设缓冲间,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洁具间和洗手池。
PART.04 辅助区
该区域分为生活区和办公区。生活区主要提供为员工值班、休息、更衣、卫生间等区域。办公区是为员工设置办公、教学培训室、储物、库房等空间。
1、CSSD 生活区
生活区置员工休息室、男女更衣室、男女卫生间及值班室。
员工休息室。主要提供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休息的场所。应方便工作人员通往工作区域和更衣室。在休息室内要有洗手设施、饮水条件及舒适的座位。
更衣室及卫生间。设男女更衣室,面积大小应根据员工人数的需要设置。卫生间应设置个人淋浴的条件。
值班室。实行24h工作制的CSSD可设男女值班室。
2、CSSD办公用房
办公区设置办公室、培训室、储物室及库房。与部门主要入口相近,方便人员及物品的进出。
办公室。主要用于各类资料、文件存放,具有护理管理人员办公的功能。其面积能满足进行下列活动:质量记录的控制与保存,操作系统、各类设备维护及使用状态的记录与说明书的存放,财务管理,物品进出仓库的管理资料的保存,工作质量流程文件与数据的保存,工作人员学习、培训、考核、工作业绩及基本情况的文件和数据资料的保存。
培训室。此房间可用作工作人员的学习讨论、培训及会议,应尽量避免与设备、空调机房或嘈杂区域相邻。培训室提供员工培训,应能容纳CSSD所有部门的员工。
库房。主要用于接收及存储CSSD工作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及消耗品,如日耗品、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及各类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