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CT-PET血管机室平面示意图 核医学科的规划设计涉及环保、消防、卫生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同时要满足医护人员、患者的使用需求,因此较为复杂。不同医院对核医学科的定位不同,配置的设备和开展的医疗活动有显著差异,因此医学科的功能布局、流线设计需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 合理规划流线,提高治疗效率 由于核医学诊疗需要使用非密封放射性药物,工作场所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需要考虑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的特殊要求,其平面布局与其他科室有很大区别。核医学用房布局不合理,往往会出现患者行进流线交叉、医患流线交叉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设计策略。 01SPECT、PET治疗后患者留观室分开设置,并靠近核医学科患者出口处,避免治疗前患者与治疗后患者流线交叉,患者返回。 02候诊区和留观室分别设置卫生间,保证给药前后患者不共用卫生间,避免放射物质污染。 03注射室内设置洗消及缓冲间,避免医护人员被放射物质污染,医护人员完成注射后需经洗消,方可进入医生生活区。 合理安装核医学设备 核医学科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到放射性药物的管理以及辐射防护的管理。核医学设备本身具有质量和体积大等特点,若设计考虑不周全,可能会对安装产生较大影响,也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及就诊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设计策略。 01 核医学的设备一般都为主机整机搬运(可拆除外包装箱和相关附件),除应留有足够宽度和高度的机房大门外,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搬运的运输通道路径的宽、高度和转弯半径以及途经线路地面的负载。特别是设置在地下层的,还应设计可多次使用的设备搬运吊装口,以便分期添置新设备和设备更新换代。 02 机房设置在地下层的医院应在机房大门防护墙外侧设置一条排水沟渠,上覆格栅盖板。主要用以防范上面楼层发生漏水故障、暴雨、水灾时大量水通过楼梯、电梯井、管井下泄涌入地下室,排水沟渠起到泄洪,防止倒灌进入机房,保护大型贵重设备的作用。这是多年来多地发生事故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设计时务必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