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传统医疗体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William Kissick 曾提出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很难同时兼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这对于我国医疗同样成立——所谓“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层出不穷的医患矛盾,正是传统医疗体系“不可能三角”的具体表现。
01
破解医疗“不可能三角”的创新处方
02
我们定义的数字医疗代表什么?
简单而言,任何与医疗健康沾边的数字技术在这种定义中都属于数字医疗,比如,药械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又或者学术研究机构临床研究的数字化。
不过,这种宽泛的定义除了在极个别宏观场合应用,在需要深入研究的场合并不适合。因此,研究主体一般会根据具体的需要决定数字医疗定义的覆盖范围。
在早期阶段,数字医疗更多被认为与电子医疗(eHealth)相当,即代表了信息及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医疗(mHealth)的概念也被加入其中,即包含了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数字医疗包括eHealth和mHealth,并将对大数据应用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也包含进来。
美国斯坦福数字健康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for Digital Health)认为数字医疗包含5类数字医疗技术:
1.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学习(ML——Machine Learning)及包括深度学习、影像处理及高级分析等各种人工智能算法;
对于本文而言,数字医疗的覆盖范围相对聚焦,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医疗相关服务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和康复管理等流程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数字医疗经过多年多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化、网络化;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借助信息化打造的数字基础底座,人工智能和数字疗法正快速崛起,推动数字医疗从单纯的服务和管理向更加核心的诊断治疗等领域演进。
政策对于数字医疗的促进非同小可,目前,我国已逐渐打造出一系列具有行业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中央及地方政策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这些政策将在“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普惠民生”为核心的数字医疗加速推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并同步建设智慧生态医疗。同时,数字医疗上较为领先的地方也根据实际,在中央给定的框架下提出自己的目标、创新做法或是试图打造的“亮点”。
2022年,无论是数字医疗的审批监管,市场规模还是投融资都迎来大爆发。截至2022年11月,NMPA共发出了25张AI三类证和30张符合数字疗法定义的二类证,无论AI三类证或是数字疗法医疗器械皆是获批最多的一年。
此外,在数字医疗投融资方面呈现出上半年活跃,下半年遇冷的特点。总的来说,除个别项目外,数字医疗大体上处于早期阶段,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市场规模方面,区域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即将迎来爆发期。
数字医疗在2022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技术上的突破逐渐使数字医疗进化出越来越多的临床适应症及应用场景。比如,云及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为信息化赋能基层提供了便利;AI影像和数字疗法则在技术的支撑下对更多的适应症提供了支持;物联网及5G等技术的发展则使得过往几年规划的院外健康管理逐渐成为现实。此外,各种数字技术的不断融合也使得数字医疗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