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资本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2022年8月22日,对于联影医疗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家成立仅11年的医疗科技公司以109.88元/股的价格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融资总额达到109.88亿元,一举成为当年科创板最大的IPO,同时也是科创板成立以来第三大规模的IPO。
上市首日,联影医疗股价飙升超过60%,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享有”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的美誉,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然而,资本市场的青睐往往如昙花一现。仅仅两年后的今天,联影医疗的市值已跌破千亿人民币,股价更是跌破发行价,收于106.53元。
这种戏剧性的反转,不禁让人想起了另一个曾经的”资本宠儿”——蔚来汽车。两家公司虽然处于不同的行业,但都经历了从市场追捧到冷眼相待的过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资本市场对新兴科技企业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02 增长的烦恼:从高速到骤降
联影医疗的业绩增速下滑,无疑是导致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6.22%,这与其上市初期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公司解释称,这主要受招投标节奏放缓以及2023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
但细究其财务报表,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2023年上半年,联影医疗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高达55.9%,销售费用率从12.7%增长到15.6%。这种销售费用的快速增长,是否意味着公司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不得不加大营销力度?
这让笔者想起了曾经的家电巨头格力电器,在面临市场份额下滑时,也曾大幅提高营销费用,但最终并未能阻止其市场地位的动摇。
03 国产替代的希望与挑战
尽管短期业绩面临压力,但从国产化替代的角度来看,联影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自2011年成立以来,联影医疗始终专注于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以及医疗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联影医疗已推出了超过120款产品,其中多款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包括了行业首创的具备4D全身动态扫描功能的PET/CT系统uEXPLORER、全”芯”无极数字PET/CT系统uMI Panorama以及国产首款一体化PET/MR系统uPMR 790等。这些高端设备在肿瘤、神经和心脏疾病等多个领域内能够实现精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联影医疗的产品线让笔者联想到了另一个中国制造业的骄傲——华为。两家公司虽然处于不同的行业,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有恒研究团队曾经发布过《联影医疗:如何成为医疗器械界的华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回顾。
04 全球化布局:机遇与风险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国内市场,联影医疗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更为迅速。2023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9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7%;而国际市场的收入则为1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54.72%。这使得海外收入占比上升至14.7%,比前一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
这种全球化布局的策略,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个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小米。小米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后,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并在印度等新兴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联影医疗是否能够复制小米的成功,在全球医疗设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05 创新与效率:未来发展的关键
这种全球化的生产布局,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个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富士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基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对全球市场的响应速度。联影医疗能否借鉴富士康的经验,在保证创新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将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06 从”千亿新贵”到”价值重塑”
联影医疗的故事,折射出了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从科创板的”最大IPO”到市值的大幅缩水,联影医疗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但正如中国古语所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段经历或许正是联影医疗走向更加成熟、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在未来,联影医疗能否突破困境,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能否在全球医疗设备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这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能否在全球舞台上崛起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家”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如何谱写自己的下一个篇章。